云岭乡清理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报告
清理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为规范我乡涉企行政检查,开展了此次活动进行全面清理、规范,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良好营商环境。以下是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治措施。
一、背景与目的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提高行政效率,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乡积极开展了清理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活动。全面梳理和清理不必要的涉企行政检查事项,规范检查行为,提高检查效率,切实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梳理检查事项
我乡对现有的涉企行政检查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包括检查依据、检查内容、检查频率等,确保每一项检查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合理的检查标准。我乡开展的涉企行政检查多为安全生产,消防方面的检查。
(二)规范检查行为
制定详细的检查标准和程序,明确检查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检查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同时,加强了对检查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加强沟通与协调:各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协调,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查计划,避免重复检查和过度检查。
(三)提高检查效率
通过优化检查流程、整合检查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采用了“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方式,减少对企业的重复检查,提高检查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四)强化监督问责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由镇政府监察部门对涉企检查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行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公布举报电话、邮箱等方式,接受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涉企检查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人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三、取得的成效
企业负担明显减轻,通过规范检查行为和减少检查频次,企业用于应对行政检查的时间和成本大幅降低,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中。执法行为更加规范,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得到提高,检查过程更加文明、规范,减少了执法矛盾和纠纷。
四、存在问题
(一)检查频次与规划问题
我乡检查频次低但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检查计划不够科学、合理,有时甚至出现不同部门在同一时间对企业进行多项检查的情况,增加了企业的迎检压力。
(二)检查标准与程序问题
检查标准不明确:我乡在涉企行政检查中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导致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检查程序不规范:在检查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如未提前告知企业检查事项、未出示执法证件等,影响了检查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三)执法能力问题
在检查中执法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执法经验,导致在检查过程中难以准确发现问题或提出有效的整改建议。
(四)后续监管与服务问题
后续监管不到位:在检查结束后缺乏对企业整改情况的跟踪和复查,导致一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改进措施)
(一)编制涉企行政检查清单
行政执法机关应编制涉企行政检查清单,明确检查事项、依据、频次、方式等,并向社会公布。清单之外无检查,除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的决定、命令规定不实行清单管理的事项外,行政执法机关不得擅自开展检查。
(二)严格执法程序
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行政检查时,应向被检查企业提供行政执法检查有关文书和有效行政执法证件。行政执法人员未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应送达而未送达行政执法检查文书的,企业有权拒绝检查。
(三)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事项和公共卫生等突发应急事件,以及投诉举报、上级交办等情形外,行政执法机关应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即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开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这有助于减少对企业的频繁检查和不必要的干扰。
(四)加强监督与问责
建立健全涉企行政检查监督机制,畅通企业投诉举报渠道,对违法违规的行政检查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执法过程公正、文明、规范。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乡涉企行政检查的效率和公正性,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云岭乡人民政府
2024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