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课
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奋力谱写拖顶乡绿色发展篇章
胡建泓
刘慈欣2018年出了一本科幻小说《黄金原野》,书里提到了一个故事“在一个大饥荒的年代,一位老人在弥留之际把他的几个孩子叫到病榻前,告诉了他们一个自己保守终生的秘密:在村子后面的一片荒地里埋着大量的黄金。老人死后,他的孩子们就在那片荒地上疯狂地挖掘,最后发现黄金并不存在,但他们的挖掘把那片荒地开垦为良田,正是这片田地使孩子们在饥荒中生存下来。”这个故事就和“两山”理论有共通之处,开垦荒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能找到黄金原野,作为“两山”理论发源地、典型的江南水乡浙江也是一直在合理开发当地纵横交错的河湖。浙江不仅发展水利工程、培育水产业水经济,更有效治水护水;许多乡镇街道一方面对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等进行针对性治理,建设“美丽河湖”,另一方面还发展“水上碧道”、融合“文体农旅”发展淡水珍珠、旅游观光等,完美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浙江的这些优秀案例正是我们党思想理论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理论结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历史依据、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宗旨要求、战略路径、系统观念、制度保障、社会力量、全球倡议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比如: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最后一个是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等。这一思想有很多重要意义,深刻阐明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从认识论层面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共存共荣的内在联系,科学阐明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等;是我们党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所以党和国家也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布局,体现为“五个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之一;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之一;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一大攻坚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是一个重要目标。此外,也陆续出台了系列文件以推进生态保护,比如2014年新修订《环境保护法》,2016年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8年印发《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等。
再具体到拖顶,乡党委政府也在因地制宜不断开展着金沙江和珠巴洛河汇流地的生态保护。于我个人而言,有两点思考:
一是关于生态保护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明确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拖顶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域,是长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具有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食物供给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就从金沙江两岸明显的荒漠化景观特征就能发现干热河谷客观上有着显著的生态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比如施工废土废渣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复杂化、垃圾废水乱丢滥排制约植被恢复导致表土沙化严重,所以面对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拖顶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任重道远,同时这也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结合拖顶的情况,我认为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划分工程建设区、坡耕地、河湖岸等不同区域,开展分区治理;2.在农业技术指导下,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乡土物种,助力生态修复;3.强化生态执法监督和生态护林员保洁员使用;4.积极争取我省9大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之一的生态移民和避险搬迁工程政策支持等。
二是关于引导群众参与。相比于GDP、CPI是多少,人民群众更关心收入能不能高一点、河湖能不能清一点、垃圾处理能不能健康一点,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是我们必须回应群众期盼的重要工作内容。但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你我的、政府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而且从管理学角度来看,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保护环境就必然会面临囚徒困境,在没有外力干预下,个人不会主动保护公共环境。这时候就需要党委政府的外力干预:一方面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乡带村、村带社、社带户,用定期开展的清河行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培养群众爱护环境的习惯,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模式;另一方面完善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不仅要通俗易懂地阐释已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要优化形成可行并且落地的村规民约。美国著名法律史学家伯尔曼总结西方法治经验“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如同虚设”,村规民约也一样,只有被普遍地信仰、形成社会共识时,这一制度规则才会产生行为规范作用,运行成本也才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基层部门需要组织百姓真正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和修改中来,避免村规民约流于表面、浮于形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大家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
金沙江和珠巴洛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回顾历史,我们一直在努力保护河流生态健康;展望未来,10年20年后回到这里,我们希望看到的应该是记忆中美好的拖顶,而不是满地的垃圾。所以今天,我们也必须回应历史叩问和人民诉求,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与群众共同守护河流、爱护家乡,携手创造一个清洁、美丽、宜居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