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工作重心,不断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确保乡村振兴有序推进。根据县级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我乡实际,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建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预警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为抓手,按照“四不摘”要求,稳步推进工作。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乡纳入国办系统管理的脱贫户共计360户1133人。共识别并录入系统脱贫不稳定户14户39人、边缘易致贫户57户20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0户33人。通过采取帮扶措施已消除风险54户179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3户37人,边缘易致贫户39户135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户7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政策宣传工作
结合我县“迎接党的二十大一学四抓三促进”专项活动,自2月、3月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入户走访、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的宣讲工作;4月、5月两轮防止返贫预警监测集中排查期间,结合排查工作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的宣讲;7月、8月结合全乡开展土地延包工作,进组进行相关政策宣讲;9月、10月结合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第二轮排查工作,进组入户排查同时开展政策宣讲工作,全乡累计开展专题宣讲360场次,覆盖全乡六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共7366人。
(二)抓好防返贫预警监测和帮扶工作
一是开展防返贫监测动态监测集中排查。本年度我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以及工作部署,结合定点帮扶单位大走访大排查工作力量以及“四级网格员”,全乡共组建6支工作队316名工作队员,通过以“工作队+挂钩单位下派人员+网格员”组合的方式,完成全乡三轮1906户6890人农村常住人口入户排查工作。经三轮集中排查,我乡新增边缘易致贫户4户17人、新增突发严重困难户2户7人、新增风险消除对象8户30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户6人、边缘易致贫户7户24人。人员增减情况:脱贫户自然减少5户、44人(整户减少5户),自然增加26人;边缘易致贫户自然减少5人,自然增加2人;突发严重困难户自然增加1人。同时在国办系统内完成本年度424户脱贫人口及监测户信息更新工作。
二是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预警监测和帮扶,采取产业、就业、兜底、保险和社会帮扶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一月一排查、一季一归档、一年一调整,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坚决不让任何人返贫。对系统中需要继续监测的27户94人制定“一户一方案”共计131条措施进行帮扶,解除致贫返贫风险。2022年5月集中排查时间段测定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共计89户329人,其中:脱贫户26户83人、监测户27户99人、一般户36户147人。
(三)抓“一平台三机制”措施落实工作
一是做好“政府救助平台”上线使用宣传、注册等工作,确保做到农村常住人口每户至少一人完成安装。截至目前,我乡已完成注册1881户,低收入人群完成注册674户,安装率为96.2%。截至目前,农户在政府救助平台中申请事项共计56条,办结率为100%。
二是通过进一步建立合作社绑定农户发展、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捧八村国星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维西县特色农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土鸡收购协议,扶贫公司每个星期提收购散养土鸡500羽,每羽收购价为40元,月销量达2万羽。同时国星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养殖协议,通过集中养殖+分散养殖模式,为村民免费提供鸡苗及饲料,然后由合作社统一回收,年底进行分红。目前国星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覆盖农户138户,集中养殖土鸡2.2万羽;分散养殖覆盖136户,户均养殖40羽。
三是建立股份合作机制。组建6个股份经济合作联社、60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6个村清产核资2605.2167万元、集体土地18.764336万亩,成员身份认证及折股量化4128户14658人。加强资金投入,确保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投入村集体经济资金1218.2万元,涉及项目22个,截至目前本年度存入财政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8.957万元。
四是要把开展培训和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扶志扶智的主要抓手,让所有有意愿接受培训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做到培训全覆盖。2022年我乡共录入系统劳动力总人数4773人,已实现转移人数2719人,脱贫劳动力586人。其中:省外转移150人次、县外省内转移419人,乡外县内转移499人人,本乡内转移1651人。截至目前我乡已开展七期培训,共计覆盖517人。其中通用素质培训147人,家政服务培训35人,农家菜烹饪培训159人,畜禽养殖培训83人,药用作物种植培训37人,焊工培训40人,网络创业培训16人。个人申请一次性交通补贴的共计8人,省内1人,省外7人,均通过审核。有序输出申请的一次性交通补贴21人,均通过审核,正准备发放补贴。
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2022年享受雨露计划补助资金的共计9人、2.7万元,其中脱贫户共计8人、2.4万元。
(四)抓易地扶贫搬迁迁后续帮扶工作
2016年上级下达至我乡的易地搬迁任务数为2个集中安置点和1个分散安置点,涉及3个行政村4个村民小组,共计搬迁50户178人。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新增规模建设项目建设安置点为县城安置点,实际搬迁进城85户2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57人。
首先全面落实后续扶持措施,突出就业帮扶,做到“能转尽转、能转必转、能转快转”,确保每个易地扶贫搬迁家庭有1人以上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截至目前2016年集中安置点劳动力共计127人。其次针对2016年实施的2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按照“50个有”要求,3个安置点均配备有文体设施、有污水处理、有垃圾处置、有公共卫生厕所、有基层党组织、有活动阵地,有党的领导、政府管理和社会调节、基层自治良性互动,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再次2020年投资150万元,用于结义村倮咱落一、二组易地搬迁后扶建设项目主要用于集体宿舍建设、牛圈、羊圈建设和小组生产性用房修缮以及产品加工厂房建设;针对2016年搬迁户,根据群众意愿以及种养殖能力,进行适宜的产业扶持。
(五)抓“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成果巩固工作
一是教育保障方面。全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数共计834人,在校生总人数为1331人(含大专及以上),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791人、学前教育在校生141人,大中专院校及以上在校生399人。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现应助就助;义务教育阶段脱贫人口无因贫辍学的情况。
二是医疗保障方面。把防止因病致贫、返贫摆在突出位置,做实大病专项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扶贫措施全面覆盖、有机衔接。全乡共有1个乡级卫生院,5个村卫生室,共有医疗从业人员27名,村卫生室配备的12名村医均持有《村医资格证》。乡卫生院成立中医馆,能开展10种以上中医技术服务。
2022年巴迪乡大病有91人、重病37人,家庭医生签约2393人,履约2393人,履约率100%,脱贫户慢性病签约181人,履约181人。截至目前,全乡2022年参加医保的人数是6580人,除特殊情况(城镇职工、外嫁、在校大学生等)外,参保率为99%。办理发放慢性病卡52张,移交住院单63份。
三是住房保障方面。在要求各村认真开展住房安全排查的基础上,按县住建局要求配合第三方排查农户房屋342户,组织实施农房抗震工程175户。
四是兜底保障方面。纳入农村低保对象483户731人(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共计198户332人);特困人员54户54人(其中脱贫人口和易致贫返贫监测对象15户19人);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2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948人,享受高龄补贴人员139人。
截至目前,我乡共有残疾人45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76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254人(重度一级残疾人31人,重度二级及三四级精神、多重残疾人102人,60岁以上残疾人121人。残疾人中纳入低保的共计157人,享受特困供养金共30人。
我乡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共计4305人,其中享受养老保险的855人,脱贫劳动力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88人,每人每月113元起。
五是安全饮水方面。首先组织人员对受强降雨冲击损坏的巴迪乡集镇供水主水管进行抢修,及时解决集镇供水停水问题,保证水厂供水不影响集镇各单位、学校、商铺、居民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其次及时对各村民小组安全饮水管网及取水口、水池进行汛期水毁排查,并及时给予解决,对解决不了的较大水毁工程进行实地勘察、计量,及时向县水务局申请给予项目立项并帮助解决。本年度共计完成真朴村南杆桶上下组、扑弄组主水管道DN65镀锌钢管提升改造;罗义村倮花落组、热水塘组、20立方蓄水水池两建设;结义村结义组、捧八村普底组沉沙池建设。同时全力配合县级水务局完成巴迪村、真朴村、捧八村、阿尺村四个村的集中供水水厂前期水源、水厂地址及线路的实地勘察测算工作。
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护机制,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加强日常巡检和设备维修,确保工程持续发挥作用。
(六)抓好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维西县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实施方案》,对2013年以来各级各类财政扶贫资金进行了全面统计,并建立了台账清单。截至目前,我乡共登记移交扶贫资产144个,其中:2013至2017年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台账27个1173.85万元,形成固定资产项目21个683.6万元,资产形成率达77.78%;2018至2020年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台账102个5990.05万元,形成固定资产项目44个3988.54万元,资产形成率达43.14%,正式移交39个,完成并发放到户告知书1533份,确保了我乡扶贫资产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2021年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台账14个601.4万元,形成固定资产项目13个580.4万元,资产形成率达92.86%,正式移交13个。2022年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台账1101.94万元,形成固定资产6个1101.94万元,资产形成率100%,正式移交6个。
(七)抓好项目建设工作
积极开展农业产业项目库申报工作,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101.94万元,其中:投入321.94万元用于完善各类厂房建设以及设备购买;投入480万元用于牲畜、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投入300万元用于建设种植基地。
(八)抓好中央单位定点、驻村、社会力量帮扶工作
扎实抓好帮扶工作,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完善驻村工作队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管理措施,进一步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细化驻村工作队任务。由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划分责任,明确每位驻村工作队责任分工,推动工作队作用发挥在第一线。按照摘帽不摘帮扶要求,目前,全乡配备驻村工作队员11名,其中,驻村第一书记6名,工作队员5名,均认真在岗,履职尽责。
(九)抓好乡村治理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二是充分利用村民服务管理委员会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开展各项工作。全乡6个村共成立61个村民服务管理委员会,村民服务管理委员会主任61人,委员224人,同时制定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有效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健全基层治理网格体系,推行“五网合一”,实行网格化管理。三是持续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进步月”等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更加牢固。四是积极推进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80.2万元,用于农户、村庄厕所建设,公厕建设8座,公厕改造3座、农村卫生户厕建设517户;协调资金4万元,开展了罗义村热水塘组、结义村达尼拉组畜禽粪便及粪污管道埋设500米;投入170万元,用于村组活动场所建设;投入579.4万元,用于结义村、真朴村生态宜居、环境以及文化设施方面的建设,提升群众人居环境。
(十)抓好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2022年我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各类巡视巡察和督促检查共涉及7个批次,按照“有方案、有清单、有报告、有整改痕迹资料”的标准,查摆脱贫攻坚中的问题,共查找59个问题,并制定了135条整改措施,目前59个问题均已整改完成。